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建立了唐朝,国家渐渐强盛官网股票配资,丝绸之路再度繁荣。沙州(今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西端,成为了连接中原与西域的重要交通要道。唐太宗时期,唐军征服高昌,设立了安西都护府,沙州也成为了一个关键的后勤补给和商贸中心,商人往来不断,驼铃声响彻不息。到了武则天时期,沙州的城墙得到了扩建,佛寺增多,莫高窟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壁画和经卷中可以看到盛唐的辉煌气象。
然而,安史之乱的爆发彻底改变了沙州的命运。唐朝为了平叛,调动了河西的精锐部队,但在混乱的指挥下,这支部队最终全军覆没。河西走廊变得空虚,吐蕃趁机占领了这一重要地区。到808年,最后一个由唐朝控制的城市龟兹也沦陷,沙州被吐蕃掌控,成为了孤悬敌后的一个废墟。
就在这片被遗忘的土地上,一个名叫张议潮的年轻汉人后裔,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改变这一切,书写一段传奇。
展开剩余79%公元前121年,年仅18岁的霍去病带领大军打通河西走廊,将西域的繁华带回中原。为了纪念这一壮丽的胜利,汉武帝在河西走廊的最西端修建了敦煌城,这座城市象征着盛大的辉煌,也叫沙州。随着时光流逝,沙州在盛唐时期的国力中熠熠生辉。
然而,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安禄山从河北起兵,直逼长安。唐玄宗紧急调动河西精锐部队支援,但在指挥混乱的情况下,这些部队全数败北,导致河西走廊陷入了空虚。763年,吐蕃趁机攻占这一地区,开始长期占领。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吐蕃不断蚕食河西的汉人领土,导致唐朝在西域的最后一座孤城龟兹城于808年沦陷,数十万唐朝人民成为吐蕃的奴隶。
但就在这片沦陷的土地上,唐朝的旧兵仍没有放弃希望。许多年后,唐朝的使者来到吐蕃,与数千名年老的唐朝退伍军人相遇。这些老人年迈力衰,眼含泪水,他们依然希望能看到大唐复兴的一天。他们向使者询问:“天子是否还安好?我们告诫我们的子孙,永远不要忘记大唐,而大唐也永远不要忘记我们!我们何时能回家?”
面对这些老兵的询问,唐朝使者只能无言以对。那个时候的唐朝,已无力再做任何援助。回家之路,只能由他们自己去争取。
到了842年,吐蕃王朝发生了内部动荡。末代赞普达玛去世后,两个幼子在皇后的支持下争夺王位,吐蕃国内的民众也因政治纷争而不满,国家陷入了混乱。此时,沙州的都督张议潮站在城墙上,遥望着远方的长安,心中充满了期盼。这一天,他已经等待了几十年。
张议潮于799年出生,沙州城沦陷后,他便生活在这个被吐蕃统治的环境中。他的父亲常常给他讲述大唐的荣耀与长安的繁华,而这一切,张议潮始终未曾亲眼见过。他看到的,只是唐朝子民在沙州的屈辱和吐蕃百姓对汉人的残暴。年幼的他便立下誓言,若唐军不能来,他一定要亲自带领人们去见识那个繁华的长安城。
作为敦煌的望族,张议潮在汉人中威望极高。随着他决定恢复唐朝的统治,他开始暗中联络各地的汉人豪杰。一夜之间,许多身披铠甲的汉人从各地聚集到沙州城外,准备响应他的号召。张议潮深知时机已到,便大声喊道:“杀光吐蕃守军,我们一起回大唐!”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张议潮成功占领了沙州。随即,他派遣了十支小队,穿着不同的服饰,伪装成不同身份,前往遥远的长安求援。十队人马中,只有高僧悟真带领的小队最终成功到达长安。
唐宣宗李忱对张议潮的忠勇给予了高度评价,但由于当时的唐朝局势紧张,朝廷无法派兵支援。张议潮没有气馁,他带领人民自给自足,自己种粮食,自己招募士兵,一心一意要恢复大唐的荣耀。不仅是汉人,其他民族的移民们也对吐蕃的压迫深恶痛绝,纷纷加入张议潮的行列。
张议潮的军队迅速壮大,短短两年内便先后夺取了瓜州、肃州、甘州。此时,河西四镇只剩下凉州依然掌握在吐蕃手中。只要凉州被拿下,整个河西走廊就会重新回归大唐。
当朝廷得知张议潮的战果后,唐宣宗深感激动,眼中噙着泪水,称赞他是大唐的英雄,甚至表示他的父亲唐宪宗未能完成的任务,今天由他完成了。唐宣宗正式命名张议潮的部队为“大唐归义军”。
858年,张议潮率军攻打凉州。861年,经过长期的奋战,张议潮终于攻克了河西走廊的最后一座城市——凉州,河西四郡再度回到大唐的怀抱。张议潮的名字永载史册。
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张议潮的侄子张淮深修建了莫高窟156号功德窟,并在其中绘制了《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张议潮在长安度过了五年后去世,享年74岁。没过多久,黄巢的起义爆发,唐朝最终灭亡。而张议潮的后代在河西建立了西汉金山国,直到宋朝建立后,才被西夏攻灭。张议潮的一生,虽然立下赫赫战功,却没有一篇专门的传记,实在令人唏嘘。他凭借着不屈的决心,从沙州走到长安,尽管他未必能看到自己梦想中的大唐复兴,但他依然为之付出了毕生的努力。
素材来源:@纪不住
发布于:天津市中航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