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123-4567

植物所等揭示北极植物区系的进化历史

时间:2023-09-05 20:29:55 文章作者:admin 点击: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更多简介 +

  中国科学院院级科技专项体系包括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重点部署科研专项、科技人才专项、科技合作专项、科技平台专项5类一级专项,实行分类定位、分级管理。

  为方便科研人员全面快捷了解院级科技专项信息并进行项目申报等相关操作,特搭建中国科学院院级科技专项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了解科技专项更多内容,请点击进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于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建于北京,1970年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中科大坚持“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是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与人文学科的研究型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始建于1978年,其前身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实行“科教融合”的办学体制,与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机构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培养体系、科研工作等方面共有、共治、共享、共赢,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独具特色的研究型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简称“上科大”),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2013年经教育部正式批准。上科大秉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办学方针,实现科技与教育、科教与产业、科教与创业的融合,是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

  北极地区虽仅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5%,却是巨大的碳库和甲烷库,在全球气候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北极苔原(树线以北)是相对年轻的新型植被类型,栖息着能适应生长季节短、年均温较低和极端季节性气候等恶劣环境的独特生物类群。过去50年以来,北极地区的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3-4倍。该地区的植被组成、密度和分布发生了较大变化。然而,北极植物区系的进化历史仍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伟研究组及合作者,通过整合32个被子植物类群(共3,626种)的系统发育、分化时间和生物地理等分析结果发现:外来迁入和本地多样化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现代北极植物区系的成分最早可追溯至晚中新世的早期(约10-9Ma),外来迁入和本地多样化速率在上新世-更新世之交(约2.6Ma)快速增加,并在更新世中期以来(约1.0-0.7Ma)急剧降低且该动态过程与北极地区的地质、古气候和海平面变化等密切相关。此外,研究发现,虽然北极被子植物的多样性来源于多个生物地理区域,但约有54%的外来迁入者来自北美西部,迁入动态过程贯穿了北极植物区系的整个进化历史,这表明在北极和北美西部之间可能存在一个长期的生物散布廊道。

  该研究揭示了北极植物区系的起源和形成过程,解析了驱动北极植物区系形成的主要环境因子,提出了应优先保护北极和北美西部之间的散布廊道,提高了科学家对北极植物多样性进化历史的认知,对极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7月18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究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该研究由植物所、北华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完成。

  北极植物区系的进化动态及驱动因素。(a)迁入和本地多样化速率;(b)北极地区地形变化简图;(c)全球温度变化曲线;(d)海平面变化曲线;(e)加拿大西北部和阿拉斯加地区植被郁闭度变化动态。


标签:

【产品推荐】